幸福顧問安妮近日和一個生涯顧問對談,對方提到:在學校經常遇見不想努力的年輕人,當他們進入職場,常常有適應的困難,過去的職場價值觀,無法直接套用在這群躺平族的身上,世代差異就出現了鴻溝。

 

安妮曾經有二十多年的青少年陪伴經歷,之後在育兒的現場十年,分享了我的觀察,生涯顧問聽了感到非常認同:

其實,這些所謂的躺世代,他們的生長環境是什麼呢?

他們的教育環境強調鼓勵和正向教養,所有的體罰從校園中漸漸消失,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讓孩子[做自己]。

相較於打罵教育的年代,期許孩子要聽話,那個世代的框架相對簡單,需要的心理能力也不高~

如果選擇聽話,就是要遵守規則,或是善於察言觀色並附從;選擇不聽話或是跟不上規則,就想辦法找一條生存之道。

然而,期許孩子[做自己],提供鼓勵和正向教養的家長和老師,多數自己沒有經歷過什麼是[做自己],這樣的期許看似高尚,其實也常常是另類的[把父母做不到的事情強加期望在孩子身上],只是包裝過的[望子成龍]、[望女成鳳]。

因為沒有真實內涵的期許,安妮在教養現場經常遇到父母以為自己是正向教養,實則只是壓抑怒氣的講道理。

這個世代的孩子在不一致也沒有真實榜樣的環境下成長,可想而知會有多迷惘,他們的,實在反映了感受到的困境,卻不見得有人能理解和協助他們,父母長輩更加困惑了:我不是給你那麼多自由,那麼多關愛,你們怎麼長成這樣?

大家都很挫折...

 

回歸人性和發展心理,這裡有細膩的自我覺察和界線,以及深切的情感連結和自我實現的渴望。

很期待能跟有同樣看見的生涯顧問更多合作,每個人都是如此獨特有價值,而成長路上,我們累績的智慧,能提供框架和方法,協助大缺工時代的企業,如何接軌人才;也協助真心愛孩子的家長,共同創造適合孩子們成長的環境。

我們一起努力,不焦慮。

躺平的世代何解?

照片中是其中一個工作坊的學員自我整理,在日復一日的重複生活中,透過覺察和自我觀看,重新架構內心的獨特自我框架,找出逆境中的勇氣,重新賦能看似平凡的日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幸福顧問安妮 的頭像
    幸福顧問安妮

    幸福顧問安妮

    幸福顧問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