瓊瑤,曾為我們許多人編織浪漫的故事。

成為我們青春的共同回憶。

然而,當身體漸漸老去、退化,這一道題,卻是生命不容易的功課。

 

我們的人生上半場如果是加法,下半場要練習的則是減法。

從不會到會,又從會到不會;曾經從沒有到有,下半場要經歷一連串的失落感。
人生,這份心理失落感,在人生上半場都有教戰手冊:如何面對失戀、失業...

但是最終,再偉大的人物也是一個凡人,面對下半場不斷的失落感:事業(退休)、人際、親密關係、身體...
朱銘或是瓊瑤,曾經如此風光,要面對的失落感可以想見會比一般人更大。

現在,他們留下了一題,也許是我們該及早學習的功課:面對失落、接納失落,重建人生的關鍵核心價值。

在我生命中,第一次強烈共感年老失落的經歷,是曾經叱吒風雲的外公,躺在家中客廳,握著還是大學生的我的手,他緊緊、用力的握著我的手,對我說:我感覺自己像是垃圾。

當時的我太年輕,只能說些發自內心的肯定:你很有價值!你很重要!你只是身體不好了。

然後我為外公祈禱,他的心似乎受到安慰,此後沒有再說過自己是垃圾。

翻看他的藥,除了一些慢性病的藥物,還有憂鬱症的藥物。

還在大學心理系的我,初探了年老的困境。

 

去年父親因病決定放棄治療時,我提議舉辦爸爸的畢業典禮,讓準畢業生可以對家人發表畢業感言,家人也能傾訴對他的記憶和愛。

那晚,我們又哭又笑,沒有遺憾。(詳情收錄在《預見50歲後的大小事》)

 

這個迎接老去的旅程,面對失落感是必須學習的減法智慧。

然而,要在減法中感到滿足,還需要營造關懷互助的環境。

 

這也是幸福家庭賦能協會持續在推動的「愛,餐與彼此」:

透過具體的餐點概念,傳達我們持續都需要愛與被愛,如同每天都要用餐獲取身體的活力;

並且每個人喜好的口味不同,所以,對味的愛,讓關係更能吃到飽。

給彼此想要的愛,造彼此想回的家。

還有更多關於這個課題的內容,寫在:
《預見50歲後的大小事》
人生最終這道題,我們仍在學習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幸福顧問安妮 的頭像
    幸福顧問安妮

    幸福顧問安妮

    幸福顧問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